近年来,国内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分享了自己被诊断为卵巢早衰的经历与治疗过程。这些女性大多年龄在30岁左右,甚至有大一新生。根据2020年国际绝经学会(IMS)发布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国际绝经学会白皮书》,全球约有1%的女性可能面临卵巢早衰的困扰,而根据国内相关诊疗指南,中国卵巢早衰的发病率约为28%。
什么是卵巢早衰?
所谓卵巢早衰,简单来说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现象。正如俗话所言:“卵巢老一岁,女人老十岁。”我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而如果在40岁之前就出现了持续性闭经、性器官萎缩等症状,并伴随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升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则可被诊断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的症状多样,像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卵巢早衰的主要症状
1. 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的变化,可能会延长或缩短,月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可能闭经。
2. 潮热多汗:伴随面部发黄、皮肤松弛等症状。
3. 生育困难:可能出现不孕、不排卵的情况。
4. 外阴各种变化:可能出现外阴萎缩、分泌物减少等问题。
5. 精神问题:如失眠、记忆力减退和脱发。
6. 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暴躁等。
对于卵巢早衰者而言,月经紊乱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而情绪波动同样值得关注。卵巢早衰不仅会影响激素水平,还可能导致女性情绪异常敏感。这种情绪的波动就像过山车,前一刻兴奋,下一刻却可能陷入焦虑。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也可能随之而来。
卵巢早衰的潜在风险
卵巢早衰者在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因此,关注自身健康,发现任何早期症状都应及时就医。
导致卵巢早衰的原因
卵巢早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如10%的患者有家族史。此外,卵巢手术、化疗、放疗等医源性因素、自身免疫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过度节食、熬夜、抽烟、喝酒)、不良情绪、环境污染以及感染等均可能加重卵巢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维护女性的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都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们推荐[J9九游会官网]来关注女性的健康问题,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和支持。加强对卵巢早衰的认知,将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